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在接受大文记者专访时表示,为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多重挑战,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不断完善各类要素配备,打造中国企业出海的服务站和先行区。 (张帆摄)
(大公文汇网记者杨明奇、张帆上海报道):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进一步加剧全球经贸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作为服务企业出海的重点区域,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今年以来围绕优势产业和专业服务资源的加快集聚,为中企走出去提供更大赋能。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在接受大文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承载多重国家战略目标的重点区域,商务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搭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大虹桥”,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各类要素配备,打造中国企业出海的服务港。 期待“大虹桥”与香港“超级联系人”携手,加速两地“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企业“走出去”、人才国际化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服务企业拓展全球南方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孔福安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企业需要拓展多元市场。 他说,从人口比例来说,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人口仅占到全球12%左右,也就是说,约88%的人口所在市场有待进一步挖掘。 其实,中国早有前瞻性布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现在更加证明,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可以成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举措。 接下来,商务区将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帮助中企,特别是长三角的企业高质量走进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全球南方。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景,目前这里已经成为承载多重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孔福安介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高度重视助力中企出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特别是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后,不断集聚起金融、法律、税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十大类500多家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精准服务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他还介绍,202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明确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这对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4年,丝路电商伙伴国出口额同比增长48.44%。 同时,依托进博会期间启动的丝路电商数字技术应用中心,以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跨境电子提单、跨境商品溯源、跨境电子发票互作等创新制度已经向长三角推广,为丝路电商伙伴国开展经贸往来提供了不少与国际经贸规则相一致的应用技术服务。
从空中俯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和长三角新地标。
中企出海迎来3.0时代
展望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孔福安还认为,当前需要重新定义走出去的标准。 他向记者解释,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走出去,可以称为走出去1.0。 到了2008年前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西方资产大幅贬值,中国企业开始探索跨国并购,迎来了“走出去2.0”。 如今,全球贸易格局和供应链在波动中加速重整,长三角企业出海风险加大、成本上升,亟需通过优化海外布局、拓展新兴市场等方式降低不确定性冲击,迈向走出去3.0,即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撑,以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为手段,拓展有潜力的国际市场。 这样的走出去才是可持续的,也符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长远定位。
孔福安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还将继续依托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全力打造中国企业出海的服务港。 目前,中心已经集聚了国内外优质的专业服务机构,让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全面了解各国的贸易投资、法律法规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积极稳妥防范各类风险。 此外,商务区已经建立了一个专业服务机构联盟,定期举办向企业开放的各类咨询和交流活动。 现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每周都会举办3到5场活动,来咨询的企业至少有五六十家,可见,大家走出去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作为政府,商务区将搭建更好服务平台,进一步集聚各类有效资源,帮助更多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行稳致远。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所以在地,每年会期之外,还在持续探索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持续扩大进博溢出效应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所在地。 举办进博会,是彰显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 孔福安介绍,进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就。 作为首发经济的重要平台,七届进博会展示近3000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不仅要服务好每届进博会的办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目前,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等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累计贸易额超过690亿元,在全国设立46个分中心。 其中,虹桥品汇已经吸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个品牌入驻,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设立68个国家馆。 这为进博会的参展国和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国内民众带来大量的国际优质商品。
今年,进博会将迎来第八届,尽管离开幕还有大半年时间,但截止到今年4月18日,已有来自70多个国家近800家企业签约参展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已接近25万平方米。 足见进博会平台的吸引力和世界对于中国发展的信心。
国家会展中心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主体项目之一,除了进博会也承担了很多重大国际会展活动的举办工作。 2024年国家会展中心国际展会占比83%,展览活动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沪港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孔福安在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工作之前,曾担任上海市政府外办、上海市政府港澳办主任,对于香港非常了解。 在他看来,服务中企出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香港有很多可以交流合作的空间。 他说,香港以担当联通国内国际的超级联系人为己任,而中央和上海给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赋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搭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两者虽然名字不一样,但使命和担当却是相同的。 以对接“一带一路”市场为例,香港有丰富的专业服务资源和经验,人才也更加集聚,虹桥和香港可以建立更多互动,共同服务内地企业出海,特别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同时,香港是国际化专业服务业的高地,也是国际化人才的高地。 虹桥与香港在这些领域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互补性,此前亦有过很多成功的合作案例。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曾经组织区域内的专业服务机构赴港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亦曾专门组织相关企业赴大湾区招才引智。 就在今年3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还携手70余家重点企业,685个优质岗位亮相“2025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通过精准对接香港国际化人才资源,加速沪港两地“人才链 产业链”深度融合。 此外,为了支持国内人才赴香港交流,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了专门窗口,方便商务区企业、人才往来港澳。
展望未来,孔福安表示,“大虹桥”还将持续深化与香港在专业服务、国际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更高能级的沪港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携手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他还特别引用《论语·雍也》中的语句作总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把企业服务好了,我们也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已经建成,孔福安认为,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发挥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功能,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交流。
延伸阅读: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由虹桥商务区更名而来。 严格说来,商务区的建设起自2005年,当时,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始建设,并于2009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建成。 随着联通国际国内的交通更加便利,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在交通枢纽边上建一个商务区,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还规划在商务区建一个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即现在海内外熟知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 2015年,商务区核心区主体项目基本建成。
已经为港人熟悉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2021年,以此为基础,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复明确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建设中央商务区,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2019年10月,上海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将虹桥商务区扩展到151.4平方公里。 202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连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规划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将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计划于2025年基本建成。 “一核”就是上海虹桥商务区,并更名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 “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孔福安告诉记者,截止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构筑总部经济新高地、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和完善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上都取得了新进展,累计引进培育各类市级认定总部机构243家。 例如,安踏、美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诺力股份、信达生物、云南白药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商务区落地了国际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博世、永恒力、伊顿等外资企业也在商务区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2024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量达到4.38亿人次,沪宁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机场联络线开通运营。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苏州市、嘉兴市、芜湖市低空经济协同共建稳步推进,城际载客航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栋),这一地区的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销售总单量和销售金额连续两年排名全上海第一。
孔福安特别介绍,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是虹桥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的重点领域。 目前,商务区已经成立了虹桥数字贸易产业联盟,吸引数字贸易企业超过7000家。 面向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黑湖科技、震坤行等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也加快集聚。 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栋)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销售总单量和销售金额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国际数字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标准等方面做作进一步探索,为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作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贡献。
资料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