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建立保税功能区的必要性研究
虹桥商务区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其定位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商务中心”。建设虹桥商务区,将进一步强化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上海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
一、虹桥商务区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功能模块
虹桥商务区将致力于打造成为集聚高能级、有活力、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主体的商务园区,将重点吸引长三角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大型企业总部以及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入驻,为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和跨国公司之间交易提供区域协调功能,鼓励跨国公司利用地区总部的平台进行业务整合,推动其投资经营决策等高端功能不断向虹桥商务区集中。
基于以上战略定位以及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模块有:
会展功能模块。位于虹桥商务区的国家大型会展项目将成为世界级的大型展览馆,成为世界会展的新中心之一。开发建设好“中国国际博览会”项目,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吸引国家级展会和国际会展资源,提高中国在世界会展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依托会展平台,推动商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构建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环境,使虹桥商务区成为上海“购物天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构筑高端购物平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也是建设上海“国际化购物天堂”的题中之意。
离岸贸易模块。集聚与贸易相配套的专业服务主体,重点吸引金融服务、会计审计、法律仲裁、税务咨询、设计咨询、品牌代理等中介行业的入驻。支持与贸易有关的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物流银行、贸易结算、贸易信贷、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中介服务业发展,如咨询服务、信用服务、会计税务服务、法律和仲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广告服务等。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促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中介服务体系。
现代物流服务模块。虹桥商务区要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和管理标准,为进口展示货物和转口货物贸易提供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功能,加强物流配送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航空市场,推进发展,重点吸引地空服务领域的机构和组织,打造航空旅游产品。
服务外包模块。虹桥开发区将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以网上交易平台和常态化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展览为重点,推动技术进出口交易咨询、交流展示、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功能的融合。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建设三大交易平台: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
其他模块。吸引国际国内贸易组织、贸易促进机构、行业组织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入驻,推动重要商务活动的开展。同时还将承接文化展览,施行文化产品交易,实现文化产品市场化流通。此外,虹桥商务区还将实现维修、检测等多种辅助功能。
二、 虹桥商务区会展功能模块的保税功能需求
虹桥商务区重点推进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是上海市“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建设用地面积约104公顷,是由展览场馆、综合配套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构成的会展综合体。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
1.展品进口环节保税需求
会展企业在区内举办大型展览时,所用的展品、展览辅助设备、设施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区内会展企业用于展览出售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进口物资,予以保税。另一方面,举办大型国际展览本身正在运用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电子识别系统、网上登记、声光电结合布展技术等已被广泛采用。展会具有展示时尚、引领时尚的功能。历史告诉我们,展会往往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产品“横空出世”的最佳舞台。蒸汽机、电动机、海底电缆、飞机、汽车、无线电通讯、装配式建筑、可视电话、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许多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产品都是从大型展会的展台走向世界的。
2.流通环节保税需求
保税区内销售或者运往境外的产品或者商品,免征销售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销往国内的商品或产品免征消费税,按照产品所含境外料、件的比例,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展会上常常会展出一些新鲜出炉的“概念”产品,有的甚至是“夹生”产品或“图示模型”产品。这是因为在展会上展示的新产品并不纯粹是为了寻求买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试水”(探市场、领市场)的,其本意是想通过展览让专业人员“横挑鼻子竖挑眼”,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改进。
3.物流托管环节的保税需求
物流托管是实现现代物流专业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委托方和受委托方通常以“物流托管合同”为契约方式,约束托管期内各自的权力、义务和经济收益。作为委托方而言,通常是将其所属物流相关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业务管理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接受委托的物流管理公司而言,需要通过对人、财、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在托管期内达成委托方的物流服务指标和成本指标,从而为委托方创造价值,并按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获得自身相应的经济收益。
4.出口环节保税需求
一般的大型展会通常也会促成参展商品的交易。而从参展的保税区运往非保税区的货物,将按照规定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单件保税商品的出售往往面临着复杂的税务手续,如果能够统一办理某一时期所有展会出售商品的税务政策,将有利地促进参展商品的销售与流通。如政府可以考虑采用“分散购买,统一配送”的形式,在为旅客购买的展会商品办理保税退税业务后,让旅客到机场统一取货,这将有利地满足会展商品销售的保税需求。建立类似的服务进口与出口活动的保税交易平台,为保税区企业解决了从进口商品到完税商品,从进口贸易到国内贸易的转换。
三、 虹桥商务区服务外包模块的保税功能需求
1.企业总体的保税需求
企业总体保税需求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最终的税务负担上。首先,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由于征收的是营业税,在流通的各个环节都会被征税,从而造成了税收负担过高。其次,由于提供的是增值服务,按照营业额计税会使得实际税率过高,从而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现行货物和劳务税政策,对服务征收的税种主要是营业税,但是,营业税对服务出口没有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外包收入包含了货物和劳务税。由于服务产品出口前在国内流转的环节很多,每一环节都要按全额征税,所以中国的服务外包很难靠出口环节的免税而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减除,税收负担依然很重。当服务外包企业用的是本国产品或者服务作为中间产品投入时,这些中间品所包含的赋税将被最终服务品代入国际市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服务外包企业在生产、流通、研发、制造等诸多环节都将面临诸多税负,这使得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竞争困局。如印度软件外包几乎全部是出口,我国却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如果允许企业免税项目以抵扣其他经营应缴纳的货物和劳务税方式实现,则能够较好地促进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同时,积极兼顾拓展国内市场。
2.业务流程方面的保税需求
与传统加工贸易企业不同,服务外包企业有三大特点:一是企业业务领域涉及广,已突破了传统海关业务以生产企业为主的通关模式;二是企业通关时效性要求高,由于服务外包业多为发包企业的某个业务环节,因此对外包时限有着严格的规定,且一些从事检测业务的企业进口待测物(如药物检测所用的生物制剂)本身就对时限有严格要求;三是企业进出口多为检测服务设备,数量小、频率高。由于这些行业特性,服务外包企业小批量、多批次的非常规设备占主要部分,这些业务特点决定了服务外包企业具有强烈的保税需求。
以往,服务外包企业进口由境外发包方免费提供的各类设备,只能作为普通货物纳税进口,或是以“暂时进出口”的监管方式进口,设备进口时须缴纳保证金,若设备超期使用,还将因此缴纳滞纳金。而新保税监管模式实施后,企业进口该类设备时以保税方式进口,全额免纳关税、增值税,也不再需要缴纳保证金,还可以免予提交部分许可证件,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简化了通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
3.服务外包企业薪酬的保税需求
服务外包企业往往是轻资产的“轻”企业,其最大的成本就是职工工资。因此对员工的收入进行减免税,对于员工的教育经费进行适当补贴,也构成了服务外包企业的保税需求之一。此外,对于企业高管、高端人才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一定数额的职工给予返还,也将有助于高层次的服务外包企业向虹桥商务区集聚。
四、虹桥商务区现代物流服务模块的保税功能需求
1.采购、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保税需求
目前,虹桥商务区在货物进出口方面存在着两大缺憾:一是货物出口执行离境退税,相比出口加工区的入区退税政策,成为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一大短板;二是虽然区内有虹桥机场等空运枢纽,但依托空运的国际物流操作依然不便。对比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虹桥商务区可以将物流保税功能定位于专注“入区退税”和空运中转采购配送等业务,从而满足内外贸易的物流中转环节提供保税需求。
2.物流服务外包的保税需求
有时候区内企业并不直接从事物流服务,而将物流服务外包给区外企业,这就产生了服务外包的保税需求。这类第三方物流又叫契约物流,从现代物流的角度,它是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紧密联系,通过契约结合在一起的松耦合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全程化、一体化的个性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运作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使物流外包方集中核心业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等作用。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保税需求,是虹桥商务区物流模块的又一保税需求。
3.物流中转中的货物零部件的物流保税
以保税区分拨中心的兴起的物流保税需求。随着国际贸易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保税区跨国公司零部件分拨业务的需求十分强烈。零部件分拨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开展此业务必须得到三大政策支持:一是多达上千万品种的分拨零部件既来自境外也来自境内,保税存储是必须的,非保税零部件同库操作也是不可缺的;二是因为分拨产品出库、出区是随着维修使用零部件的订单需求动态随时出现的,具有少量多批次的特点,出区一批货物就申请报关一次在时效上企业是无法接受的。
除了在物流环节的一般保税需求,一些物流企业还会有依据自身企业特点而体现出的多方面保税需求,主要有:
(1).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保税服务
园区内的物流企业通常会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虽然进行了营改増的改革,但中国目前的税制体系对于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仍不能全方位地满足物流企业固定资产的税收抵扣需求。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偏窄,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服务外包企业绝大多数由于没能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而要按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从而不利于服务外包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服务外包行业造成了沉重的税收负担。比如,山东省烟台市服务外包企业中的物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且增长迅速,2006~2008年其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23. 4%。按现行增值税政策,该行业不仅要缴纳3%的营业税,还实际承担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中无法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税收负担较重,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2).物流服务的金融支撑的保税需求
物流服务外包的金融保税需求主要体现在:外汇收入实行现汇管理,既可以存入区内金融机构,也可以卖给区内指定银行;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按规定开立外汇账户;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开支,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由开户银行按规定办理。
(3).物流货物检验检测过程中的保税需求
很多物流货物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检验检测,这也催生了物流货物检测的保税需求。这些专业化的检测往往需要进口价值不菲的专业设备,如涉及医药研发、化学研究、软件开发等多个行业的多元泵系统液相色谱仪、液体处理工作站、数字切片扫描仪等商品,这又产生了物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保税需求。2009年在上海、大连等十个城市启动了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对企业服务外包业务中外商免费提供的进口检测设备实施保税监管。